对象关系模式

对象-关系行为模式

工作单元

维护受影响的对象列表,并协调对象的修改以及解决并发问题

interface WorkUnit {    new(Object),Dirty(Object),Clean(Object)}

工作单元会将被修改的对象变化记录下来,存储到数据库

工作单元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记录各种操作过的对象

工作单元可以保证更新顺序,并且按照相同的数据更新表可以很少地减少死锁

标识映射

通过给每个对象指定一个标识,避免重复加载,当需要对象时,通过映射来找到对象

无论需要一个什么对象,先检查标识映射,看需要的对象是否在其中

使用

延迟加载

一个不包含所需要的所有数据但知道如何获取这些数据的对象

使用的最佳时机:需要额外的调用,并且当主对象被使用时,额外加载的数据没被使用的时候

对象-关系结构模式

标识域

在对象中保存的一个数据库标识域

键的选择

键的表示

对于组合键,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个键类,来存放基本类型键值

键的生存

外键映射

把对象的之间的关联映射到表之间的外键关联

关联表映射

将多对多的对象关联映射为数据库中的关联表

依赖映射

一个类为依赖它的类执行数据库映射

嵌入值

把对象映射成另一个对象表的一部分

序列化LOB

将小对象之间的关系保存到大对象中,并将大对象保存序列化到数据库

类表映射

classDiagram  class cat {    weight    height  }  class dog {    height  }  class animal {    id    age  }  animal <-- cat  animal <-- dog

单表继承

将类的整个继承层次表示为一张表

CREATE TABLE {  DB_TYPE  id  age  weight  height}

加载数据的时候需要决定用哪个类来实例化这些数据

类表继承

一个类一张表

CREATE TABLE animal{  id  age}CREATE TABLE dog{  id  age  weight}CREATE TABLE cat{  id  age  height}

将数据映射成对象需要比较复杂的方案

具体表继承

一个层次一张表

继承映射器

一种可以处理继承层次的数据库映射器

子类调用父类映射器加载数据后,再加载子类的特有数据

对象-关系元数据映射模式

元数据映射

把关系对象映射的信息保存到元数据中(meta data)

代码生成

输入元数据,输出实现类的源代码,这种方式是现有的很多快速开发框架所具备

通过读入数据库表结构,就能快速生成后端的controller、service、dao代码以及前端的一个简单增删改查模板

反射程序

在运行时读入元数据产生动态行为

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够高,相较于代码生成的源文件,一旦元数据发生变更,代码就得重新生成,并且手动修改这些生成的源文件可能会发生难以预料的错误

但反射的缺点就是性能问题

查询对象

一个描述一次数据库查询的对象

解释器模式

许多ORM框架都提供了通过宿主语言的方式来描述SQL查询的API

queryWrapper.eq ("a.del_flag", 0 )

资源库(Repository)

在使用查询对象的基础上,协调领域层与数据源层,使用类似集合的接口访问领域对象

List<Person> findPersonList(QueryWrapper<Person> qw);

资源库提供了一个更符合面向对象观点的持久层实现